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惊艳!用易拉罐做的“外滩建筑”让我们重新定义“无价”

2017-12-8 11:19:2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肖茜颖 选稿:任世杰

原标题:惊艳!用易拉罐做的“外滩建筑”让我们重新定义“无价”

图片说明:用易拉罐制作的外滩建筑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树叶、电线、瓦片、易拉罐、丝瓜巾有多少种艺术表达?“无价”究竟如何理解?今早(8日)启幕的“美丽城市”科普行环保作品成果展呈现“艺术+环保”的魅力,引发参观者的惊叹与思考。

  点亮生活

  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易拉罐制成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浮雕一字排开,颇有气势。凑近看,建筑外墙上的细节丝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

  这组《外滩记忆》作品由55岁的民间艺人李雄刚“四年磨一剑”制作完成。目前,他已完成了21件,现场展现了其中13件,包括日清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怡和洋大楼等。李雄刚估算,迄今至少使用了800个易拉罐,它们都来自废品回收站。

  已经做了18年易拉罐画的他坦承,《外滩记忆》是最难啃的“骨头”。为了精准展现建筑的比例、结构、装饰,他已记不清去了多少回中山东一路,拍了多少张照片,画下多少页草稿。铝制易拉罐材质受力“敏感”,所以在开始制作作品之前,他不断地进行效果实验。因为“工程”浩大复杂,好多回李雄刚都快放弃了。不过,外滩情结一路鞭策着他。他回忆道,读书时每年暑假他都会乘船到上海和父亲团聚,从吴淞口进入上海时,外滩宏伟的建筑群让他特别兴奋。后来,李雄刚成为外滩街道的居民。“外滩和我很有缘,它是上海的地标,我想用既寻常又特别的易拉罐材料和更多人分享我的独家记忆,表现海纳百川的上海。”他表示。

图片说明:用易拉罐制作的外滩建筑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赋予生命

  在市民罗月华的眼中,深秋初冬的落叶犹如一只只扇动翅膀的彩蝶,仿佛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作。于是,她以叶为纸,并开启了叶片另一段生命历程。

  现场展出的作品中,一张银杏叶制成的贺卡是她的最爱。学习国画三十多年的她用羊毫把“孤舟蓑笠翁”的萧索意境画上了半个巴掌大的叶片:冷月、远山、小船。浅褐的叶色一如古代画卷的色泽,为整个画面增添古雅气息。

  叶上还留下了安徽宏村的四季风景图。遇到叶面残缺时,她便顺势补一道瀑布、加一块方石,更增作品的灵动。

  她强调,每一片叶子的形状、纹理都不一样,对称与不对称、完整与残缺都有自己的味道。“我尊重它的天然造型,并以此为灵感源泉。”

  更重要的是,落叶在生活中随手可得,经过简单的晾干就可以产生无穷变化。一方面,罗月华赋予了落叶灵魂;另一方面,她也享受着生活与艺术的馈赠。

图片说明:银杏叶制成的贺卡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传递理念

  不起眼的边角料木块能够拼出一幅幅精致的画作。

  在名为“一大、二大会址”的镶嵌木贴画中,木色与纹路的千变万化展现飘扬的党旗、石库门的砖块肌理、墙上的雕花图案等细节。其中使用的檀木、松木、桃木、枫木、水曲柳等材料则是华师大设计学院教师倪伟从建材市场搜集来的。对于很多商贩来说,零碎木料不值钱,而倪伟正好可以用它们随心所欲地搭配出各种视觉效果。

  从事创意设计30多年的倪伟把这个展览视为一个交流理念的机会。他指出,大众偏爱美玉、宝石等高档材质,更易认可这类物料所制作工艺品的“贵重性”。其实,使用普通材料做成的工艺品也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甚至无价的。“怎么理解无价?除了材料,创意也无价。目前公众对创意的重视度还要提升。”他以展出的一幅36厘米*46厘米大小的画作举例,他和助手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合作完成。而木头纹理的变化决定了无法复制出一幅一模一样的作品。

  他相信,当人们对于“无价”的理解更宽泛多元时,每种材料将获得更多的尊重,而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绿色。

上一篇稿件

惊艳!用易拉罐做的“外滩建筑”让我们重新定义“无价”

2017年12月8日 11:19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惊艳!用易拉罐做的“外滩建筑”让我们重新定义“无价”

图片说明:用易拉罐制作的外滩建筑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树叶、电线、瓦片、易拉罐、丝瓜巾有多少种艺术表达?“无价”究竟如何理解?今早(8日)启幕的“美丽城市”科普行环保作品成果展呈现“艺术+环保”的魅力,引发参观者的惊叹与思考。

  点亮生活

  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内,易拉罐制成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浮雕一字排开,颇有气势。凑近看,建筑外墙上的细节丝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

  这组《外滩记忆》作品由55岁的民间艺人李雄刚“四年磨一剑”制作完成。目前,他已完成了21件,现场展现了其中13件,包括日清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怡和洋大楼等。李雄刚估算,迄今至少使用了800个易拉罐,它们都来自废品回收站。

  已经做了18年易拉罐画的他坦承,《外滩记忆》是最难啃的“骨头”。为了精准展现建筑的比例、结构、装饰,他已记不清去了多少回中山东一路,拍了多少张照片,画下多少页草稿。铝制易拉罐材质受力“敏感”,所以在开始制作作品之前,他不断地进行效果实验。因为“工程”浩大复杂,好多回李雄刚都快放弃了。不过,外滩情结一路鞭策着他。他回忆道,读书时每年暑假他都会乘船到上海和父亲团聚,从吴淞口进入上海时,外滩宏伟的建筑群让他特别兴奋。后来,李雄刚成为外滩街道的居民。“外滩和我很有缘,它是上海的地标,我想用既寻常又特别的易拉罐材料和更多人分享我的独家记忆,表现海纳百川的上海。”他表示。

图片说明:用易拉罐制作的外滩建筑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赋予生命

  在市民罗月华的眼中,深秋初冬的落叶犹如一只只扇动翅膀的彩蝶,仿佛一幅幅浑然天成的画作。于是,她以叶为纸,并开启了叶片另一段生命历程。

  现场展出的作品中,一张银杏叶制成的贺卡是她的最爱。学习国画三十多年的她用羊毫把“孤舟蓑笠翁”的萧索意境画上了半个巴掌大的叶片:冷月、远山、小船。浅褐的叶色一如古代画卷的色泽,为整个画面增添古雅气息。

  叶上还留下了安徽宏村的四季风景图。遇到叶面残缺时,她便顺势补一道瀑布、加一块方石,更增作品的灵动。

  她强调,每一片叶子的形状、纹理都不一样,对称与不对称、完整与残缺都有自己的味道。“我尊重它的天然造型,并以此为灵感源泉。”

  更重要的是,落叶在生活中随手可得,经过简单的晾干就可以产生无穷变化。一方面,罗月华赋予了落叶灵魂;另一方面,她也享受着生活与艺术的馈赠。

图片说明:银杏叶制成的贺卡 新民晚报记者 杨建正摄

  传递理念

  不起眼的边角料木块能够拼出一幅幅精致的画作。

  在名为“一大、二大会址”的镶嵌木贴画中,木色与纹路的千变万化展现飘扬的党旗、石库门的砖块肌理、墙上的雕花图案等细节。其中使用的檀木、松木、桃木、枫木、水曲柳等材料则是华师大设计学院教师倪伟从建材市场搜集来的。对于很多商贩来说,零碎木料不值钱,而倪伟正好可以用它们随心所欲地搭配出各种视觉效果。

  从事创意设计30多年的倪伟把这个展览视为一个交流理念的机会。他指出,大众偏爱美玉、宝石等高档材质,更易认可这类物料所制作工艺品的“贵重性”。其实,使用普通材料做成的工艺品也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甚至无价的。“怎么理解无价?除了材料,创意也无价。目前公众对创意的重视度还要提升。”他以展出的一幅36厘米*46厘米大小的画作举例,他和助手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合作完成。而木头纹理的变化决定了无法复制出一幅一模一样的作品。

  他相信,当人们对于“无价”的理解更宽泛多元时,每种材料将获得更多的尊重,而整个世界会变得更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