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解读“文创五十条”:哪些举措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系?

2017-12-16 19:00:02

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选稿:王珂然

原标题:解读“文创五十条”:哪些举措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系?

  作为一个上海影迷,如果你不知道“上海文创50条”,那就太OUT了!

  上海文创50条

  “上海文创50条”的全称是《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面向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所提出的50条重要举措。

  据了解,“上海文创50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在未来的18年里,把上海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50条”的制定历经一年半的辛苦调研,反复征求各级意见,近百个咨询报告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其中,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摆在“上海文创50条”的第一位,其中还有不少内容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息息相关。

  进入新时代的上海,如何牢牢抓住文化这一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呢?现在,就跟着SIFF君来对标“上海文创50条”,看看影视产业的“上海机会”究竟在哪里?

  关键词: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创制里包含着两个含义:创是创作,制是制作。

  上海如今年产80部影片,占全国总数(600部)的约七分之一。当然,这些影片并不都在上海取景拍摄,后期也不全在上海制作。所以,“上海文创50条”中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构想,就是要“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剧组和电影人来上海拍片子,并由此带动上海影视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86届奥斯卡热门影片《她》在上海取景拍摄

  从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来看,2040年,上海要建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之后的上海,有望满足如今沪上影视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用视觉技术的创新作为影视产业的内在核心动力,和影视内容的创新一体两翼,共同扶持影视产业的发展,为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达成夯实文化基础。

  关键词:“1+3+x”

  什么叫“1+3+x”?解释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2年,上海电影制片公司96,全年电影完片数量28,由上海创作生产的电影收入近4亿元

  2017年截至最新,上海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制作主体达到1988家,上海备案、立项电影达247部,约占全国总数的8%。上海出品影片71部,比2012年全年增长153%33部进入院线的影片累计票房约44亿,是2012年上海出品电影票房的10倍

  令人自豪的是,近五年来上海电影创作质量和制作水平的显著提升,而无法忽略的发展短板,则是上海影视基地的缺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电影处处长彭奇志告诉SIFF君,目前上海影视基地的特点,就是分布散、规模小、配套服务弱、技术含量低。

  高科技摄影棚在好莱坞运用广泛

  1+3+x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

  其中的“1”是指松江,不久的将来,松江要建成为一个大型高科技影视摄制基地,基地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科技影都”,包括大量大型的高科技摄影棚、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拍摄制作设施,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高科技水下摄影棚已经在松江建成。

  “3”的意思,就是3类功能集聚区,例如人才培养和孵化类功能集聚区,注重的是“教育”;开发投资功能集聚区,注重的是影视产业的上下游联动;取景拍摄功能集聚区,毋庸置疑就是拍摄基地的整合。

  大片离不开高科技数字特效

  “X”的意思,就是要把零星分布在徐汇、闵行、普陀、宝山、嘉定、崇明等地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室资源,加强沟通联动,形成互补、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3+X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些分散着的影视资源整合到一起。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电影《阿凡达》,我们看到的成片效果并不是单独一家特效公司的功劳。这样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是以一个龙头企业为先导,集中了100多家中小微精的制作公司来同时完成的。在好莱坞这样的成熟影视产业体系中,特效公司的分工精细到你无法想象,甚至有些工作专门制作某一时代的服装,有些只做动物和人身上的毛发。如果松江能吸引到这样“术业有专攻”的制作公司集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企业“特效团队”,为不少影片打上“上海制作”的烙印。

  关键词:上海国际电影节

  作为中国唯一的非专门类竞赛型(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世界一流的电影人才,通过电影节的平台来到上海;中国一流的电影人才,同样通过这个平台走向国际。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

  在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望成为推动上海影视产业的强大智库,向国际影坛的优秀电影人展示上海即将建成的全球顶尖的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高标准谋划影视摄制发展的布局,展示上海优质的拍摄环境、政策引导和政府服务,鼓励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制作机构、主创团队到上海来拍片、设立工作室,扎根上海、深耕上海,助力上海影视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文创五十条”第33条明确提出,要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文化创意重大节展活动在国际同类活动中的领先地位,这也意味着,包括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一批节展活动,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动力。1993年,这座城市首先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20届的发展,无论是专业性、国际性和惠民性,还是办节规模、展映数量、参与人次、社会影响,都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影迷观众的认可,被海内外媒体称为“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在“文创五十条”的推动下,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国际平台,将为上海电影机构、电影作品、电影人才、电影项目的高度集聚,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当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做大做强,对于广大市民和全国影迷来说,更是一个福音,因为在这个“影迷狂欢节”中,大家可以观赏到更多优秀影片。

  关键词:下一步举措

  为了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创五十条”,上海将重点推出这些举措

  1、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

  2、优化影视产业扶持的政策机制

  3、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

  4、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5、促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政策的举措中,上海将学习国际通行的影视产业的扶持机制和先进经验,圈出部分试行区域,在这些区域里进行拍摄的电影剧组,将有机会拿到政府返还的成本补贴,减轻你在上海的衣食住行的压力。

  那么,还在等什么?赶紧到上海来拍电影吧!

上一篇稿件

解读“文创五十条”:哪些举措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系?

2017年12月16日 19:00 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原标题:解读“文创五十条”:哪些举措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关系?

  作为一个上海影迷,如果你不知道“上海文创50条”,那就太OUT了!

  上海文创50条

  “上海文创50条”的全称是《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面向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所提出的50条重要举措。

  据了解,“上海文创50条”设计的初衷,就是要在未来的18年里,把上海建成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50条”的制定历经一年半的辛苦调研,反复征求各级意见,近百个咨询报告和无数个不眠之夜。其中,影视产业作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摆在“上海文创50条”的第一位,其中还有不少内容和上海国际电影节息息相关。

  进入新时代的上海,如何牢牢抓住文化这一城市建设的灵魂和根基,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呢?现在,就跟着SIFF君来对标“上海文创50条”,看看影视产业的“上海机会”究竟在哪里?

  关键词: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

  创制里包含着两个含义:创是创作,制是制作。

  上海如今年产80部影片,占全国总数(600部)的约七分之一。当然,这些影片并不都在上海取景拍摄,后期也不全在上海制作。所以,“上海文创50条”中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的构想,就是要“筑巢引凤”,吸引更多的剧组和电影人来上海拍片子,并由此带动上海影视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86届奥斯卡热门影片《她》在上海取景拍摄

  从上海市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来看,2040年,上海要建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成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之后的上海,有望满足如今沪上影视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用视觉技术的创新作为影视产业的内在核心动力,和影视内容的创新一体两翼,共同扶持影视产业的发展,为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达成夯实文化基础。

  关键词:“1+3+x”

  什么叫“1+3+x”?解释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12年,上海电影制片公司96,全年电影完片数量28,由上海创作生产的电影收入近4亿元

  2017年截至最新,上海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制作主体达到1988家,上海备案、立项电影达247部,约占全国总数的8%。上海出品影片71部,比2012年全年增长153%33部进入院线的影片累计票房约44亿,是2012年上海出品电影票房的10倍

  令人自豪的是,近五年来上海电影创作质量和制作水平的显著提升,而无法忽略的发展短板,则是上海影视基地的缺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电影处处长彭奇志告诉SIFF君,目前上海影视基地的特点,就是分布散、规模小、配套服务弱、技术含量低。

  高科技摄影棚在好莱坞运用广泛

  1+3+x的提出,就是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

  其中的“1”是指松江,不久的将来,松江要建成为一个大型高科技影视摄制基地,基地还有一个霸气的名字,叫“科技影都”,包括大量大型的高科技摄影棚、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拍摄制作设施,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目前,中国唯一的一个高科技水下摄影棚已经在松江建成。

  “3”的意思,就是3类功能集聚区,例如人才培养和孵化类功能集聚区,注重的是“教育”;开发投资功能集聚区,注重的是影视产业的上下游联动;取景拍摄功能集聚区,毋庸置疑就是拍摄基地的整合。

  大片离不开高科技数字特效

  “X”的意思,就是要把零星分布在徐汇、闵行、普陀、宝山、嘉定、崇明等地的拍摄和制作工作室资源,加强沟通联动,形成互补、协调发展的整体格局。

  3+X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些分散着的影视资源整合到一起。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电影《阿凡达》,我们看到的成片效果并不是单独一家特效公司的功劳。这样一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是以一个龙头企业为先导,集中了100多家中小微精的制作公司来同时完成的。在好莱坞这样的成熟影视产业体系中,特效公司的分工精细到你无法想象,甚至有些工作专门制作某一时代的服装,有些只做动物和人身上的毛发。如果松江能吸引到这样“术业有专攻”的制作公司集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企业“特效团队”,为不少影片打上“上海制作”的烙印。

  关键词:上海国际电影节

  作为中国唯一的非专门类竞赛型(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世界一流的电影人才,通过电影节的平台来到上海;中国一流的电影人才,同样通过这个平台走向国际。

  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

  在建设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过程中,上海国际电影节有望成为推动上海影视产业的强大智库,向国际影坛的优秀电影人展示上海即将建成的全球顶尖的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高标准谋划影视摄制发展的布局,展示上海优质的拍摄环境、政策引导和政府服务,鼓励更多的国内和国际制作机构、主创团队到上海来拍片、设立工作室,扎根上海、深耕上海,助力上海影视产业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文创五十条”第33条明确提出,要巩固和提升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文化创意重大节展活动在国际同类活动中的领先地位,这也意味着,包括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等一批节展活动,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要动力。1993年,这座城市首先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经过20届的发展,无论是专业性、国际性和惠民性,还是办节规模、展映数量、参与人次、社会影响,都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影迷观众的认可,被海内外媒体称为“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在“文创五十条”的推动下,上海国际电影节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国际平台,将为上海电影机构、电影作品、电影人才、电影项目的高度集聚,产生强大的助推作用。当然,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做大做强,对于广大市民和全国影迷来说,更是一个福音,因为在这个“影迷狂欢节”中,大家可以观赏到更多优秀影片。

  关键词:下一步举措

  为了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创五十条”,上海将重点推出这些举措

  1、构建影视产业目标体系

  2、优化影视产业扶持的政策机制

  3、提升影视产业链发展能级

  4、创新影视人才培育模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5、促进影视科技创新能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优化影视产业扶持政策的举措中,上海将学习国际通行的影视产业的扶持机制和先进经验,圈出部分试行区域,在这些区域里进行拍摄的电影剧组,将有机会拿到政府返还的成本补贴,减轻你在上海的衣食住行的压力。

  那么,还在等什么?赶紧到上海来拍电影吧!